中心概况Overview of the center

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科技部、卫计委和总后卫生部于2013年8月批复的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中心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以创新、规范、普及、提高人类心血管健康水平为使命,秉承“强专科,优综合”的理念,专科特色突出,多学科综合实力强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处于全国心血管领域领军地位,心脏内外科诊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成立于1984年4月,是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重点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两者均由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所创立。目前医院占地面积7.6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40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00余人,住院编制床位1,500张。设有10个临床中心、29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年门急诊量260万人次,年手术量超过4万例,其中心内外科双双破万,CMI值始终位居北京市医疗机构前列。医院坚持医疗科研并重,努力实现由规模效益型向创新型转型,加快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工程于2019年11月8日正式开工,未来将利用有利条件,以建设研究型、创新型医院为目标,打造具有引领性的科研、教学平台,为高精尖医疗研究和高端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全面提升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

以高水平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支撑作用。2011-2014年获批了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和老年病科三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本中心承载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科技部创新团队、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同时也是国家卫健委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教育部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教委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北京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心血管技术与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2021年获批的北京市体外生命支持高端质控平台为提高北京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重症救治能力,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心血管智慧诊疗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更是为科技转化和医工结合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以高级别科技项目带动医院科研发展。围绕医院心血管特色和科室的目标与定位,积极打造高水平的科技项目,稳固提升科研经费总量,使医院的整体科研迅速达到一流水平。“十三五期间”本中心共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9项,专项经费总额超一亿元。目前国内最大、世界前三的主动脉疾病诊疗中心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30个省市共100余家三甲医院的多中心协作网络,开展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疾病诊疗技术推广并逐步完善已经建立的主动脉疾病多中心网络数据库。安贞医院ECMO团队创建了全国协作网并开展了专项调查,牵头起草了多项国内、国际专家共识,通过举办全国会议和ECMO培训班,在全国建立了1500 余人的专业队伍,推动了 ECMO 在全国的广泛开展(累计260家医院)。聂绍平主任牵头的“老年人多病共患临床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综合管理共享平台建设”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为中心未来在心内外优势学科带领下,全面提升共患病的诊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高质量学术产出奠定心血管领域领军地位。中心已建立主要病种队列11个,最长随访20年,队列研究已开始产出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心血管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包括Circulation 6篇,JACC 5篇,European Heart Journal 1篇,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3篇。其中CHINA-AF是国内目前质量最高、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房颤队列,在31家医院入选2.7万余例房颤患者,在JACC、Stroke、JAHA、 Circ CQO、IJC等发表文章50余篇,为中国心房颤动指南编写提供了大量数据。中心在“十三五”期间牵头制定国内指南、专家共识10项,参与制定国际专家共识3项。建立了临床研究型病房,包括专用I期研究病床30张,共用病床48张,承担临床研究103项,牵头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26项,作为中国PI参与国际临床研究9项。未来5年重点开展大规模、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已启动3项(ELITE、RIGHT、COOPERATE)。

凭借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支撑作用、高级别科技项目的带动发展以及高质量学术产出的引领,本中心科研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近5年心血管优势学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稳居前三名。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了“强专科、优综合”的发展战略,以优势学科带动整个中心综合实力发展,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本中心综合排名提升,入围学科数量再创新高。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综合)排行榜中,排名33位,上升六位,在首医系统各医学院中排名第三位,在北京地区三甲医院中排名第九位(不含部队医院)。依靠国家临床中心的引领和带动,形成激励医学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学科技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提高医疗水平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