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与基础研究

心血管生物研究室

杜杰

心血管生物研究室是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于2008年新成立的科室,是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室主任由杜杰博士担任。

心血管生物研究室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目前有工作人员20名,主要致力于解决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精准诊治的瓶颈问题及其产业化发展,围绕病因、诊断及治疗三个方面开展了系列临床转化研究。

病因学方面,聚焦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脏器损伤等的病理过程,系统研究了导致心血管损伤的免疫炎症网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200余篇SCI论文。

在精准医学诊断方面,建立了遗传性心血管病研究队列,发现了心肌病、动脉瘤和肺动脉高压等的致病基因。基于体内痕量代谢物的检测是实现心血管病精准诊断的基础,搭建了临床质谱检测平台,开展了涉及上百种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在治疗方面,正在尝试开发新型纳米化合物载体,用于特定病变位点的识别和药物靶向呈递;正在尝试开发人工编辑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以特异性识别特定组织病变位点的特定细胞类型、进行靶向治疗。

研究室自成立以来培养了30位博士及26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博士后2名,博士生16名,在读硕士生23名。
更多...

心血管流行病学团队

刘静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流行病学团队最初于1982年由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学科奠基人吴英恺院士亲手创建,三十年来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预防研究,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享有声誉的以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为中心辐射基础研究、公共卫生、临床、卫生政策评价和卫生科研绩效评估等多领域的专业科研团队。 研究团队致力于以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心血管病人群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资源,基于随访长达30年的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队列研究、中美合作全国多中心的临床注册研究以及整合常规医疗卫生大数据的心血管病监测平台,发挥本团队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方法学领域的优势,重点建设心血管病的病因学研究、心血管病的人群监测研究、心血管疾病精准防治策略研究、医疗质量评价研究及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等发展方向,解决心血管病精准风险评估、多源大数据整合挖掘利用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打造基于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方法学的临床科研平台,助力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协作网络的建立;作为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提高北京地区的临床科研能力,促进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学科建设;推进医工合作、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合作,促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研究团队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及一批科研骨干,包括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人、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人才2人、北京市医管局“培育”计划人才1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 2人。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三五”历年科技攻关项目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参加了国家“973”、“863”等多个项目;并承担了世界心脏联盟、美国心脏协会、中英合作等多项国际合作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IF 55.272)、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IF 32.419)、Circulation(IF 29.69)、European Heart Journal(IF 29.983)、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IF 24.094) 、Diabetes Care (IF 19.112)等国际顶级期刊。先后参与了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WHO心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女性心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国际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成人肥胖防治指南》和《2020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等国内心血管病相关指南的制定。曾获得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
更多...

临床药理中心

林阳

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药理中心(以下称“中心”)成立于2006年,包括I期临床研究病房和临床药理实验室。先后承担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项目。 I期临床研究病房 目前拥有试验病房5间、标准床位30张,抢救室1间,所有床位均配有床旁心电监护系统,并可加床至38张,具备同时开展高变异药物、创新药物、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及同时开展多项临床试验的条件。病房配套设施齐全,有独立的抢救室、药品准备和储藏室、样本处理室和样本储藏室、资料室、监查室、受试者活动室等。病房配有输液泵、注射泵等设施,可进行口服、吸入剂、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透皮贴剂、直肠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的临床试验。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人员配备齐全,有专职主要研究者、医生、护士、药师和临床研究协调员,所有研究人员均经过GCP及相关培训,且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病房年均完成I期临床试验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近千万元。 临床药理实验室 2014年获得ISO/IEC 17025认可,设有生物样品室、实验准备室、分析仪器室,配备美国AB SCIEX 3200 Qtrap质谱仪2台、AB SCIEX 5500 QTrap质谱仪1套、荷兰Spark全自动在线固相萃取仪1台、多台超低温冰箱、低温高速离心机、赛多利斯分析天平等分析仪器设备。为了保证数据管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防止人为和其他因素导致数据丢失或不可用,实验室引入群晖电子数据备份系统。并于2020年完成液质联用工作站升级工作。通过各类科研项目的开展,建立药物临床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包括:1.临床药理研究平台:研究团队将定量药理(PM)建模与模拟技术用于药物临床研发的各个阶段,建立基于群体药动学/药效学(PPK/PD)和基于生理和病理的PM模型(PBPM)等关键技术的药物评价体系,系统地关联、整合和深度挖掘药物研究数据,发挥模拟和仿真在临床研究各个阶段的衔接和指导作用,为患者用药方案的关键决策提供技术支持。2.药物体内分布研究平台:开展基于LESA-MS/MS的药物分布研究,将药物的组织分布与药理作用和药效相结合,从药物组织分布层面,充分挖掘药物理化性质及药理学特征,为创新药物提供丰富的药理学证据。3.基于模式动物的心血管保护药物筛选平台:在对新药高通量筛选的同时,注重已上市药物新用途的开发研究,充分利用已上市药物现有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资料,有效缩短药物新用途开发的周期。4.药物基因组学临床研究平台:针对药物临床研究中基因型对药物使用选择、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开展了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并完善药物临床研究随访数据库(PHARM-ACS)建设,开展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更多...